正常来说,一个商业社会是一个体系,每一个节点都管用,缺一不可。就六堡茶而言,茶客、茶商、茶厂、茶农、茶树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,缺一不可,区别可能只是在于大与小。这其间需要各种专家,尤其需要各种“砖家”的表演,否则便少了谈资。这其间也需要形形色色的文化人当吹鼓手,否则,便少了许多色彩和概念。毫无疑问,六堡茶是需要感谢这些吹鼓手的,没有他们就没有各种各样的概念,没有概念,也就缺乏了热点。
只是概念多了会乱,大堆与小堆互踩,大厂与小厂互踩,纯料与拼配互踩,纯干仓与窖藏仓的互踩,谁也瞧不起谁,个个都说自己的茶最好,别家的茶一般般。互踩没意思,内耗没前途,百花齐放才是春。无论是哪一种概念,六堡茶最终都是用来喝的,不能偏离它的价值本性。对于六堡茶来说,好喝就是硬道理。多喝多对比,这是品饮六堡茶最简单、直接、朴实的方法。 在过去六堡茶更讲究醇滑,在现在六堡茶更讲究活性。六堡茶做到“醇”,是基础分够,做到“活”,表明是款优秀的茶,但在六堡茶整体制作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,其实许多做法已趋同,所以好的六堡茶多,但好得有鲜明特点的少。小编认为在好已成基础条件的今天,有高辨识度的六堡茶才能胜出。如果辨识度不够,就要靠性价比,靠时间,即拼库存优势。这非常耗资金,需要系统构建能力强,属于重资产、高运营的模式。显然,一般企业玩不了。 六堡茶上半场竞争关键词——原料、工艺、仓储,下半场关键词——性价比、大仓储、辨识度……各种工艺流派在上半场大爆发,导致下半场提升空间有限,更多的是细节化、标准化、数控智能化处理。通过上半场的培育,重视原料是行业共识,是下半场做好六堡茶的标配,所以原料是下半场的基础,而不是核心驱动力。上半场的仓储,在下半场进化为大仓储,这意味着资本要进场,要进行产业规模化开发。性价比与大仓储,是六堡茶产业资本化、规模化的必经之路。而辨识度,是打造品牌认知度的必经之路!六堡茶下半场的发展,少炒概念,多创造客户价值。上半场讲各种概念,许多人会追。下半场,消费者、经销商要实证的东西,而不是各种“装”。时代变了,需求也变了。我看不少做六堡茶的,还在装逼的路上。牛吹多了,订单少了,或许是个悲剧……
九月 13, 2017 10:01 下午 沙发
广西梧州去过,那里环境确实很赞,依山傍水,山上的泉水可以直接喝,这个地方的茶叶肯定一级的好
嗯,梧州特别是六堡镇的环境真的好,有机会来梧州做客,我们定当热情招待!